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显露疲态的显示产业,中尺寸OLED市场成为厂商新一轮的战场。
5月13日至15日,2025年SID显示周在美国加州举办。在这场被称为“显示行业奥斯卡”的展会上,TCL华星发布了搭载印刷OLED的多款显示产品,包括平板、笔记本、显示器等,覆盖大、中、小多尺寸。
印刷OLED是TCL华星重点布局的显示技术之一。2024年,公司量产并交付了第一款印刷OLED产品——21.6吋印刷OLED医疗专业显示器。这是中国企业显示新技术进入商用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近年来,显示行业内LCD(液晶显示屏)扩产逐步进入尾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成为厂商角逐激烈的新领域。其中,中尺寸领域是下一个赛点。
“OLED在中尺寸渗透率的提升,是目前我们观察到的巨大机会。对于显示产业来讲,可能是未来五年唯一的产业级趋势。三到五年之内,中尺寸产品,包括笔记本、平板、显示器、车载等领域的OLED渗透率预期会保持快速成长。”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
分尺寸来看,在小屏上,OLED在手机等小尺寸场景的渗透增速开始下降。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预测,2024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6.61亿部,渗透率增至55%。而从2023年至2028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复合增长率预计仅4.74%。
而对于大尺寸而言,LCD地位仍不可撼动。赵军表示,在大尺寸领域,以LGD所主导的WOLED技术(白光OLED)存在很长时间,但考虑到成本和性能的平衡,OLED大尺寸应用多年来没有明显的成长,整体市占率可能在5%以下。
这种情况下,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市场成为厂商们的下一个目标。
在海外,三星显示押宝QD-OLED,计划于2026年量产,LGD则选择了WOLED路线;在国内,京东方A及维信诺重金投建8.6代OLED产线,深天马A则表示在第6代AMOLED产线上布局车载等中尺寸显示业务。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OLED平板面板渗透率约为1.5%。而随着2024年苹果iPad Pro采用OLED面板,以及三星、华为、荣耀等品牌高端产品线布局OLED技术,2024年前三季度,OLED渗透率提升至4.2%。
有别于过去十多年LCD面板的发展,OLED领域的技术路线争流更加明显。目前,具备产品化能力的OLED技术包括三星的QD-OLED技术、LGD的WOLED技术、FMM-OLED(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的真空蒸镀技术)和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印刷OLED的量产节点较晚,是唯一一个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
赵军提到,公司OLED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是用相对成熟的FMM OLED技术,重点投放中高端手机、高端和旗舰笔电与平板产品,继续用t4所采用的六代线蒸镀OLED技术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二是面向主流中尺寸OLED产品,以印刷OLED技术为核心进行布局。
在面板市场的复苏下,TCL半导体显示业务大幅提振业绩。2024年,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24.6%至1043亿元,创历史新高。该业务在2023年录得净亏损0.07亿元,而2024年取得净利润62.3亿元。
今年一季度,这项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18%至275亿元,亦创历史新高;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329%至23.3亿元,达到三年来的高点。
财报称,柔性OLED面板加速向智能手机中端市场渗透,并在中尺寸领域拓展应用场景,需求维持高速增长。
此次SID展会上,TCL华星展示的印刷OLED“全家桶”,覆盖从6.5吋手机到65吋8K电视等全形态。
赵军提到,印刷OLED一个优势在于全场景和全产品线的强扩展性与适应性,“做小尺寸的时候,依旧可以保证性能;做大尺寸的时候,成本不会成为其瓶颈。”
从技术原理上讲,印刷OLED技术适用于多尺寸。然而,考虑到技术成熟度和中尺寸市场在成本和性能各方面的需求,中尺寸仍然是印刷OLED技术商业化的第一步。
“印刷OLED技术在中尺寸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它的像素排列采用RealRGB方式,使文字显示边缘清晰、锐利,无颜色串扰。同时,该技术在大视角显示效果相对于当前主流的蒸镀OLED也有一定优势,主要是开口率比较高,产品寿命也有比较大优势。”赵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