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而房价走势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无论是刚需购房者、投资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对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向充满好奇与关切。近期,多家主流机构对中国房价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房地产市场蓝图。
高盛观点:短期调整,长期向好
高盛发布的报告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短期面临一定压力,但长期企稳趋势未变。在二手房市场方面,由于外部因素对就业和居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卖家挂牌价与买家意愿成交价的差价可能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 - 2027年二手房销量预测将下调13%,价格预测下调2%。而新房市场,由于新房较二手房溢价低于周期中值,且市场需求对开发商降价弹性较低,预计一手房价格相对具有韧性。同时,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开工项目占比上升,也将对新房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不过,开发商项目去化率下降,将导致土地和建设支出减少,2025 - 2026年新房销量预测平均下调6%,房地产投资预测下调2%。
从城市角度来看,出口依赖型城市如东莞、苏州等,受外部冲击较大,4月初以来新房日销量下降约30%。而上海、北京等一二线核心城市,凭借稳定的经济韧性和就业市场,新房价格已现企稳迹象。2025年一季度,核心城市土地销售价值同比增长67%,而排名后十位城市同比下降20%,城市分化态势明显。
在开发商表现上,央企开发商土地储备集中在一线城市,盈利能力复苏领先行业,重申对华润置地、中国海外等的买入评级。覆盖范围内开发商2025 - 2027年核心每股盈利预测温和下调4% - 6%,基于净资产价值的12个月目标价格平均下调3%。
虽然短期面临关税升级导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市场信心修复困难等风险,特别是出口依赖型城市压力更大。但从长期来看,若地缘政治不利因素推动结构性改革,将给房地产市场长期前景带来利好。预计一二线城市房价全面企稳时间较原预测推迟6 - 12个月,2026年末或2027年初有望企稳。
中信建投:2026年前后有望止跌回稳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认为,参考海外5国房价下行周期在5 - 10年左右,跌幅在20% - 40%左右的经验,中国房价有望在2026年前后止跌回稳。从政策端来看,2024年房地产经历了两轮政策托底,当前需求端政策环境已较为宽松,居民购房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已达历史最低,限购政策也处于自实施以来最宽松阶段,接下来政策发力点预计将聚焦增量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房企流动性。
从需求端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阶段性回稳,2024年10月市场销售量价出现恢复,核心城市市场好转更为明显,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明显收窄。2025年推动新房销售“止跌回稳”的关键是已出台政策落实到位,包括加快推进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加快落实3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收购存量房、采取“补人头”的方式加大购房补贴力度,同时居民就业收入实际性改善也是影响销售恢复的重要因素。根据中指研究院初步测算,中性情形下,2025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或在6%左右。乐观情形下,若加快落实相关政策,居民置业意愿提升,预计2025年新房销售规模有望实现“止跌回稳”。
而供给端受近几年土地成交大幅缩量、企业资金承压、市场库存较高等因素影响,预计供应端恢复整体慢于需求端,2025年投资、新开工仍将下行。中性情形下,2025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在15%左右,规模将回落至7亿平以下;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或下降8.7% 。
综合分析与购房建议
综合多家主流机构观点,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期,短期内房价仍有一定波动,但长期来看,企稳回升态势较为明显。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将持续加剧,核心城市由于经济活力强、人口吸引力大,房价相对更具支撑力;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
对于购房者而言,若为刚需且在核心城市,可抓住当前政策宽松时机,合理评估自身经济状况后适时入场,避免因过度观望而错失购房机会。若为投资目的,则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核心城市优质地段,关注城市的产业发展、人口流入等关键因素,远离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降低投资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房价走势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主流机构的分析预测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市场变化莫测,购房者和投资者在决策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做出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