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手机越做越重的趋势下,真正轻薄的设计正逐渐变得稀缺。轻盈便携始终是用户所向往的体验,但前提是性能不妥协、影像不缩水、系统更智能——而这,恰恰是多数产品难以兼顾的挑战。三星Galaxy S25 Edge的出现,给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答案:一款厚度仅5.8毫米、重量仅163克的轻薄旗舰,在实现极致便携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旗舰产品应具备的性能、影像和AI体验。它没有因为轻薄而“减配”,也没有在体验上做减法。它用扎实的产品力证明,智能手机还有另一种可能性。目前三星Galaxy S25 Edge已全渠道开售,想要感受这种轻薄不妥协的体验,即刻选购即可拥有。
三星Galaxy S25 Edge
轻盈入手,薄得有感知
拿起三星Galaxy S25 Edge的那一刻,就能感觉到久违的轻量手感。5.8毫米,163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约相当于三枚一元硬币叠在一起的厚度,或者一张银行卡加一个轻薄手机壳的重量。无论是放在裤袋、衬衣口袋还是手包中,都几乎不会产生负担感。
5.8毫米厚度
如此轻薄不仅仅带来了手感上的突破,更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的减压体验。无论是通勤路上的长时间单手操作,还是旅行途中边走边拍的场景,三星Galaxy S25 Edge提供的便携感,仿佛将手机本身“隐形”,让用户可以真正专注于智能交互,不会因为长时间握持而影响使用体验。
163克重量
先锋设计背后的技术底气
三星Galaxy S25 Edge之所以能在旗舰手机中实现令人惊叹的轻薄身形,背后是一套大胆且精准的结构设计方案。它不仅仅是在外观上追求纤薄,更是在材料选择、结构组织和硬件布局方面进行了深度重构,为轻薄形态赋予技术保障。
在外部用料上,三星Galaxy S25 Edge采用与Galaxy S25 Ultra同等级的钛金属边框,较传统装甲铝材质在抗冲击能力方面提升超过40%,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供了坚实的机身强度支撑。而机身正面是首次引入的康宁®大猩猩®玻璃陶瓷2材料,兼具高硬度与优异透光性,带来更耐用、更通透的视觉与触感表现,进一步强化整机的旗舰质感。
钛金属边框
更重要的革新来自内部结构。为了在纤薄机身内部打造足以容纳旗舰体验的空间,三星Galaxy S25 Edge移除了传统前置金属框架,在不牺牲强度的前提下腾出了更大内部空间,并采用了“镂空结构”导热设计,将处理器热量通过开孔直导至VC均热板。配合定制的高效导热材料(TIM)与更大面积的VC散热组件,显著提升了整机散热效率,让旗舰硬件在重负载场景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三星Galaxy S25 Edge
这种内外兼修的结构精简与材料进化,不是简单的做轻做薄,而是一次围绕用户真实需求的系统性设计转变。它让Galaxy S25 Edge在形态上更轻薄,在体验上保留了旗舰机型应有的稳健、强韧与可靠。
专业影像系统,轻装也出片
三星Galaxy S25 Edge并未因轻薄而在影像上让步。它延续了Galaxy S系列一贯的专业影像水准,搭载2亿像素广角主摄和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覆盖用户日常使用中绝大多数的拍摄场景。得益于大底传感器与超视觉引擎的协同优化,无论是白天明亮环境下的色彩还原,还是夜间复杂光源中的暗部细节表现,三星Galaxy S25 Edge都能呈现清晰、真实、有表现力的画面质感。
2亿像素主摄影像体验
在结构设计上,三星也为影像模组的“轻装上阵”做足了功课。通过重构自动对焦(AF)与光学防抖(OIS)模组布局,使广角镜头模组的厚度压缩超过10%;结合偏置部分镜头模组高度,巧妙平衡光学性能与整机厚度。这意味着,用户无需牺牲便携性,即可获得媲美专业级设备的拍摄体验。
三星Galaxy S25 Edge
此外,在视频功能方面,三星Galaxy S25 Edge支持10bit HDR视频录制与Log输出,配合音频橡皮擦等AI编辑工具,帮助用户轻松完成从拍摄到后期的全流程创作。对于热爱Vlog、内容分享或日常记录的用户而言,这也是一台既轻便、又不失专业感的创作装备。
交互更智能,AI更贴心
轻薄,不应意味着“性能打折”或者“功能删减”,三星Galaxy S25 Edge用实力回应了这一点。它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for Galaxy),拥有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与AI计算性能,配合专属定制高效散热系统,即使在高负载场景中,系统依然运行稳定,体验流畅。同时,集成至芯片的ProScaler屏幕超分辨率算法与mDNle屏幕画质增强技术,结合 AI 的优化,令三星Galaxy S25 Edge的画质相比Galaxy S24系列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