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场突然冷清 普通人买房卖房都得换个思路

最近总听街坊说自家小区中介门店门可罗雀。我上周路过我们那条街最大的连锁中介,玻璃门上的房源贴子全都没撕,但店里也就两三个客户在看样板册。经纪人说现在挂牌的二手房超过一万套,但每天能带看的就几十组,降价二十万都没人问的情况特别多。
以前总觉得房价肯定一直涨,但现在连开开发商的亲戚都在劝人别买二手房。上周同学聚会,有个搞工程的亲戚在群里发了新楼盘和老小区的对比照片,外墙保温材料、窗户双层中空这些硬指标差了一大截。更别说现在新房都有智能家居接口和集中式新能源充电车位,这些老房子根本没法改。

需求少了是真的。街道办工作人员说现在申请公租房的队伍越来越长,我们公司楼下新开了个长租公寓,月租比周边二手老破小还便宜两成。年轻人都觉得租房划算,尤其是00后同事,工资卡里存钱都比背贷积极。
前几天陪我爸去看房,他在售楼部被吓一跳。新房价格每平降了六千,还是精装交房。中介拿计算器算账,说现在买新房比买二手房翻新划算一半还多。我爸看的那块地以前是旧机床厂,现在政府限价后开发商都开始用太空铝板外立面,这要是搁三年前开发商才不会多花这钱。
最头疼的是那些想出手改善的人。我表姐家的房子挂了快一年,从降5%到降15%,看房的人还是零蛋。中介解释说现在能换房的基本都冲着新房去了,倒不是嫌贵,就是觉得老房子住着不如新房子舒服。有天表姐赌气把价格砍了28%,终于来了两拨人,结果人家看完就说"等等再买吧,明年地铁口新盘就能定了"。

城建局的朋友发过个统计数据,今年前九个月二手房交易量不到新房三分之一。他们内部开会说这种趋势还会加速,因为明年要投用十二个保障房项目,光我们这区就有五个。现在开发商手里土地成本降了,建房标准却水涨船高,新房和二手房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昨天在社区公告栏看见个通知,说明年起要给所有出租房做安全评级。我楼下的隔断房肯定通不过,房东已经在联系人退租了。听邻居说现在很多老小区打算凑钱加装电梯,但费用要均摊,三层以上的住户都不愿意出钱。
晚上刷短视频,发现好多房产博主都在喊"认清现实"。他们说现在市场上真正缺的是优质房源,但大部分二手房既不是地段好也不是户型新。有个博主算了笔账,说养孩子加上还房贷,年轻人压力太大,租房过渡反倒成了最优解。
我昨天和房东室友吃饭时聊起这事,他说自己房子挂牌半年没人看,考虑直接转长租。现在中介也改变策略了,专门设了个部门对接房东转租赁,合同一签直接三年起。他朋友公司现在给新人配公寓,连家具家电都齐全,刚毕业的直接拎包入住。
周末去新开的地铁站逛了逛,对面工地围挡上写着"2024年交付"的字样。附近卖二手房的中介店里冷冷清清,倒是新房售楼处挤满了人。穿西装的销售员举着喇叭喊"现在认购送全屋智能系统",场面比我高考那会儿填报志愿还热闹。
开发商现在真是卯足劲推新房,地价低还能多赚钱。听说有些项目把精装修费用算进贷款额度,这么一来月供反而比买二手房还低点。我表姐现在每天刷新房预约页面,说什么都不想碰二手房了。
最近连房价都成了次要因素,主要得看房子能不能出手。中介私下说等明年新项目全部入市,现在这些老破小基本就是白菜价了。但问题是没有买家接盘,再便宜也没用,毕竟新房的质量摆在那里。
其实整个市场都在变,年轻人想法更实际了,开发商也放话要淘汰老旧产品线。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得调整策略了,要么死扛要么另寻出路,但时间不多了。